灌(guan)漿處(chu)治舊水泥砼路(lu)面(mian)早中期破壞(huai)與(yu)“換板”相比(bi)(bi)最大的(de)(de)優點就是(shi)利(li)用原路(lu)面(mian)板。其直接成(cheng)本(ben)(ben)隨脫(tuo)空情況及(ji)處(chu)治目的(de)(de)不同(tong)而不同(tong),一般介于10~30元/ m2左右。“換板”翻修(xiu)砼路(lu)面(mian)每平方米(mi)成(cheng)本(ben)(ben)一般需(xu)120~140元。與(yu)后者(zhe)相比(bi)(bi),前者(zhe)的(de)(de)直接成(cheng)本(ben)(ben)明(ming)顯(xian)低。灌(guan)漿作為一種(zhong)治理砼路(lu)面(mian)病害、及(ji)時可行的(de)(de)科學養(yang)護技術,具有成(cheng)本(ben)(ben)低、見效(xiao)快、操作簡(jian)便、對車輛行駛影響小(xiao)(xiao)、受(shou)自然因素影響小(xiao)(xiao)等優點。在公(gong)路(lu)施工(gong)和養(yang)護工(gong)程中,具有可觀的(de)(de)經濟效(xiao)益(yi)和社會效(xiao)益(yi)。
板底灌漿應選擇氣溫相對較低時進行,以5~30℃為宜。
板底灌漿宜選擇在氣溫相對干燥時進行。在雨季或雨后的幾天,應停止灌漿施工,因為此時脫空的板底往往存有大量的積水,盡管灌注時有部分水可被排出,但也不可能全部排出積水,因此而影響灌漿效果。
當某些孔位灌漿不暢,漿液難以灌入時,可先用泵向孔內壓射少量的水或噴射空氣,使之形成小空腔與脫空部位貫通,以便漿液的初始分布。
應控制灌漿壓力,當不考慮板塊抬升時,灌漿壓力以不超過2MPa為宜。當觀察到灌漿泵上的壓力計壓力升高并超過控制值時,應停止泵送,以免造成板體擾動;同時,壓力過高易造成灌漿栓塞拔起傷人。
當觀察到漿液從一個孔流入另一個孔或漿液沿接縫冒出并不再延伸時,應視為注飽;若壓漿時漿液從相鄰孔中大量冒出,應關閉相鄰孔灌漿栓塞上的閥門(或以木塞塞住孔口)并靜壓一段時間,以免壓力損失,確保空隙充填密實。
灌漿后必須在砂漿終凝前,及時清除接縫及裂縫中的殘渣,以免誘發板塊推擠破裂,并在開放交通前,用合適的填縫材料重新灌縫,同時應及時清除殘留 在路面的砂漿,避免造成路面污染。
對灌漿孔,可采用標號不低于原路面設計強度的細石砼進行填補,再次灌漿應重新鉆孔。
板底灌漿既不能使沉陷、錯臺板抬升到規定標高或原位,也不能解決因裂縫產生從而降低砼路面板使用品質、性能的問題。因而,板底灌漿、局部修補和罩面層三種手段并用將成為一種更為有效的養護技術。
灌漿時應做好詳細的施工原始記錄,記錄表上應能反映出每塊板灌漿孔的位置及布孔數量,每個灌漿孔灌漿時的壓力及灌漿量,冒漿情況描述等。施工記錄同時應包括灌漿板的脫空狀況、病害情況的描述及采用的灌漿材料配合比和主要技術指標數據。
為(wei)確保舊水泥(ni)砼(tong)路(lu)面板底灌(guan)漿加(jia)固的施(shi)工(gong)質量,應(ying)組(zu)織施(shi)工(gong)人(ren)員(yuan)相對(dui)穩定的專業隊伍(wu)進行施(shi)工(gong)。